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和事件,都是不同形態的一種活動,而任何活動最后呈現的結果可分為兩個方向,一個是成,一個是敗。
而勝者,無疑是對自己有利的地位,所以求勝就是很多人所爭取的活動目的,那麼如何使一個事件走向成功,就是人生的智慧。
然而勝敗的根本,并不完全取決于條件,也就是說,不一定條件占據優勢的就一定能夠取勝,因為條件多只是一件事情的起始狀態,而最終是否取勝,則是事情最終的成型狀態。
而在起始與成型之間,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,在這個過程之中,也就是最終勝敗的主要因素,取決于主觀能動性發揮的作用。
所謂主觀能動性,首先取決于對敵我雙方優缺點的掌控,就像《孫子兵法》之中說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」的道理,只有了解雙方優缺點的存在狀態,并將事情引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。
因為雙方既然各自存在優缺點,那就有相對抗的力量,也正是因為這一形態的存在,所以才有了任何形態下都存在著矛盾現象,戰爭也是這一現象的其中之一。
而在這一項對峙的狀態之中,平衡和掌控問題的根本,就在于掌握雙方優缺點的存在。
在可行狀態下,以我方優勢攻擊對方劣勢,使其從所占據的主動地位,陷入被動地位之中,這個時候就是自己成功的時刻,也就是取勝的時候。
而這個演化規則的道理,就是《孫子兵法》之中所說的「避實就虛」。
《孫子兵法》之中說: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趨下,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
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:用兵的規律就好像水的流動,水流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,用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,而攻擊他虛弱的地方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