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大哥今年45歲,半年前發現自己經常拉肚子。于是他去醫院做了腸鏡檢查,但結果顯示沒有太大的異常,醫生給他開了藥物服用。
服藥后身上的癥狀緩解了不少,他便沒有太當回事了。然而好景不長,沒到2個月時間,腹瀉的毛病又持續出現了。這次去醫院檢查,醫生建議他進一步進行腹部檢查,但吳大哥認為自己肯定是腸道問題,堅持要做腸鏡。檢查得到的結果與上次一致,沒發現腸道病變。
拿了一些藥后他就回家了,但這次服藥卻無法緩解癥狀,腹瀉、排便次數增加的癥狀越來越嚴重,甚至一天會排便三四次。尤其是吃油膩的東西后,排出來的糞便上明顯有一層油花 。除此之外,他的體重也在幾個月時間里下降了不少。
于是他便再次去醫院檢查,這次做的是腹部CT,經過檢查發現他的胰頭存在異常病灶,最終確診為胰腺癌,且病程已經發展到了晚期。治愈機會不太大。
腹瀉就是我們常說的拉肚子,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、糞便稀薄、帶有粘液以及未消化的食物等。一般認為,每日排便>3次、糞便總量>200g或糞便內含水量>80%,都可以認為是腹瀉。
很多人拉肚子,第一反應是覺得自己吃錯東西,腸胃不適導致的,但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。 以下幾種疾病都可能會導致腹瀉。
胰腺癌:胰腺癌引起的腹瀉多持續時間較長、頻率高,部分患者一天排便次數可達到10次以上,且糞便內有明顯的油滴。這是因為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損,且胰腺內病灶會壓迫導管導致胰液無法正常分泌,進而讓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,對于油脂也無法正常吸收利用,最終會出現持續性的腹瀉癥狀。
腸息肉、腸癌: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