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若在山上發現這種植物,記得帶回家它價值珍貴,煲湯是一絕
在農村有許多的野生的植物,在這些野生的植物當中,有很多價值都非常珍貴,只是這些野生植物,生活在農村的人們,對它的價值不懂,沒有加以利用,這些野花野草,在懂的人眼里是寶,在不懂的人的眼中是草,一文不值。
今天小吳就為大家介紹一種農村山上的野生植物,這種植物叫做土茯苓,別名叫做冷飯團、硬飯頭、紅土苓,禹余糧、白余糧、草禹余糧、刺豬苓、過山龍、硬飯、仙遺糧等。
土茯苓在中國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等省區都有生長的,多生于山坡或林下。
土茯苓是一種多年生的常綠攀緣狀灌木,它的莖光滑沒有刺,土茯苓葉互生;常有纖細的卷須2條,脫落點位于近頂端;葉片薄革質,狹橢圓狀披針形至狹卵狀披針形。傘形花序單生于葉腋,通常具10余朵花;雄花序總花梗長2-5mm,通常明顯短于葉柄,極少與葉柄近等長,在總花梗與葉柄之間有1芽;花序托膨大,連同多數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蓮座狀。漿果直徑6-8mm,熟時黑色,具粉霜。花期5-11月,果期11月至次年4月。
土茯苓的根狀莖是近圓柱形,或不規則條塊狀,有結節狀隆起,具短分枝,比較粗厚,與匍匐莖相連接,粗2-5cm。表面黃棕色,凹凸不平,突起尖端有堅硬的須根殘基,分枝頂端有圓形芽痕,有時外表現不規則裂紋,并有殘留鱗葉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