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,全球芯片產業都處于明爭暗斗的形勢之下,中國大陸、美國、韓國、歐洲、日本等都在大力的發展芯片產業,建立本土化的供應鏈,降低風險。
美國想要牢牢控制住自己的芯片霸權,不允許別人挑戰,特別是不允許中國大陸的芯片產業能夠挑戰或威脅到它,進而影響自己的政治、利潤利益,所以對中國大陸的芯片產業進行打壓封鎖。
而中國大陸而奮起反抗,在先進芯片上不斷突破,在成熟芯片上更是不斷的擴大產能,以量變引起質變,推動整個產業鏈發展,實現國產替代。
日本、歐洲、韓國等看到美國要切斷全球芯片供應鏈,也是很緊張,想要搞本土化芯片產業,以防美國哪一天對自己動手,要未雨綢繆。
于是全球芯片產業變的特別復雜,大家都掏出巨額補貼,來發展芯片產業,都有點芯片競賽的味道了。
那麼在這場競賽中,最終誰會勝出?近日韓國媒體Knometa Research發布了一份報告稱,未來的勝利是屬于中國大陸的,到2026年時,中國大陸的芯片產業將超過韓國、台灣,成為全球第一。
具體的數據如上圖所示,在2022年時,韓國第一,再是台灣,再是中國大陸,但接下來韓國、台灣的比例會逐步降低,中國大陸的比例會持續上漲。
到2026年時,中國大陸的芯片產能將達到22.3%,超過韓國的21.3%,台灣的21%,一躍成為全球第一。
至于日本、美國、歐洲的芯片產能份額,則一直維持在13%、11%、4%左右,沒有太多變化,排名也不會有什麼變化,會遠遠落后于中國大陸、韓國、台灣。
不過媒體也認為,韓國雖然在2026年不再是全球第一,但在存儲芯片領域的能力,依然無法被撼動,而台灣則在先進邏輯芯片制造方面,無法被撼動。
中國大陸更多的是成熟芯片產能提升,在存儲芯片、先進工藝方面,相對于韓國、台灣而言,還是會有一點差距。
對此不知道大家怎麼看?事實上,目前成熟芯片和先進芯片的比例是7:3,成熟芯片占大頭,所以我們先從成熟芯片開始,慢慢的和供應鏈一起成長,最終國產替代,再向先進芯片進發,不失為一條比較穩妥的路,你認為呢?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