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,離群索居者,不是野獸,就是神明。
但放眼望去,那些尋求真理的哲學家,就沒幾個合群的,就像叔本華說的,要麼孤獨,要麼庸俗。
由此可見,離群索居的,還可能是哲學家。
哲學是什麼?
哲學是熱愛智慧,是對各種人生問題的追問,希冀找到答案,是想在這宇宙天地間尋求一種永恒的法則,它能讓我們跳出來看看世界和自己的關系。
很多時候,我們之所以會精神內耗,就是我們沒法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系,無法處理好內在和外在的沖突。
而哲學,就是給我們提供一種可以超脫出來,進而理性地對待自己和世界的眼光。
所謂理性,也不僅僅是一個人權衡利弊的能力,而是一個人有多大程度去靠近真理。
真理,并不會因為很多人覺得他對,他就是對的,也不是因為很多人覺得他不對,他就錯。
真理就是真理,因為他永遠是對的。
01
有些事情,并不會因為很多人都在做,就是對的。
可如今,有些事情做的人多了,就成了對的,越來越多的人跟著做,漸漸就成了主流,會壓迫那些不這樣做的人。
所謂傳統,也是這樣來的。
一開始并沒有傳統,只是做的人多了,認同的人多了,就有了傳統,但傳統不一定就是對的。
房龍在《寬容》的序言里講了一個很諷刺的故事:
人們在無知山谷里,幸福地生活著,他們尊重古老的東西,遵循著古老的傳統行事,任何膽敢不遵從的人,都會被看成離經叛道者,都會被處死。
這個山谷,被傳統統治著,那些敢于違抗傳統出走的人,最后都銷聲匿跡了,而無知山谷里的人,還在幸福地活著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