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,現在造車業已經不是以前了,以前造車只有傳統的車企才能玩的轉,新玩家要入場,實在太難了。但如今在新能源汽車時代,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、互聯網企業都加入造車大軍。
比如蔚小理,華為、小米、百度等,這些都不是傳統的造車企業,如今都在造車,并且表現都非常棒。
事實上,隨著這些科技企業、互聯網企業加入造車大軍之后,如今的造車邏輯其實已經變了,以前大家造車,主要靠硬件本身,品牌溢價來賺錢。
但隨著華為、小米等巨頭入場之后,靠硬件本身、品牌溢價來賺的時候,可能過去了,未來這些科技大佬,完全可以在造車硬件上虧本,只靠軟件來賺錢。
比如我的造車硬件成本是20萬,我可以賣20萬不賺錢,甚至只賣18萬,虧2萬錢錢都沒關系,靠軟件賺回來。
軟件怎麼來賺錢?可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就是自動駕駛技術,收2.6萬塊錢一台車,一次收費、永久升級,這個不算貴吧,在汽車上另外收費。
很多人考慮到汽車性價比這麼高了,都在虧本賣了,軟件上付2.6萬也能夠接受吧。
如果小米或華為一年賣10萬台車,就是26億元,100萬台車呢?就是260億元……
對于科技巨頭而言,軟件的成本在早期開發時可能比較高,但后期有了基礎之后,再維護升級的成本就不高了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