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3年,上海文壇刮起一陣熱風,那陣風的源頭就是張愛玲的《沉香屑·第一爐香》。
因為這篇小說,年僅23歲的張愛玲一炮走紅,紅遍上海文壇,「張氏風格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,《沉香屑·第二爐香》《傾城之戀》《心經》等名篇紛紛發表。
一時間,張愛玲的門,被無數仰慕者敲響,可是張愛玲誰也不見,就連朋友見她,也要預約,來得早了,吃閉門羹,來得晚了,那不好意思,高冷的張愛玲打開門,冷冷地對來人說:「對不起,張愛玲小姐此時不在。
」然后轟的一聲關上門,留下一個不可接近的背影,睥睨時光,臨水照花。時至今日,「第一爐香」已經點燃,但凡讀張愛玲的人,大概都免不了要聞一聞這「第一爐香」的味道,然后跟著這夢幻般的記憶,去往一個熱鬧的場所,冷冷清清地觀察著這涼薄透頂的生活。
然后將愛情、人生、歲月斑駁成一朵霉菌,絢麗誘人,又腐爛不堪。
01
故事開始了。
「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,點上一爐沉香屑,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,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,我的故事也該完了。
」1937年,日軍侵入上海,還在上中學的女孩葛薇龍跟隨家人到香港避難,她繼續讀她的書,一晃就是兩年,上海局勢緩和,香港物價飛漲,葛家難以維持在香港的生活。
父母打算遷回上海,可是葛薇龍不想放棄在香港的學業,畢竟再過一年,她就中學畢業了。
可是,父母已經支付不起她在香港的生活費及學費,沒辦法的葛薇龍,找到了在香港的姑媽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